九游体育下载-SHIB攀升势惊人,一夜飙升499%,加密市场沸腾
红岛经济区(高新区)
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动“三创”活动开展,激发企业活力和竞争力,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2015年,高新区先行先试开展了九游体育官网企业投资便利化改革工作。在改进服务作风、挖掘服务潜力的同时,坚持以审批改革为核心,放管并重,有效畅通了审批通道,促进营商环境明显改善。2015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736户;新增企业748户,同比增长36%,平均每月新注册企业62家;新增注册资本总额68.26亿元,同比增长62.84%。全年房建项目新开工41个,建筑面积150.6万平方米,竣工验收项目单体174个,建筑面积128万平方米。
一、做足“减法”,换取审批效率的“加法”
为改变审批过程中事项众多、程序繁琐、材料繁杂的状况,我们在“精简”上做足文章,在“整体受控、保留法定要件、管住关键环节”的基础上,按照能简则简的原则,减去不必要的事项、程序、环节和材料,从源头上为企业松绑,把企业从繁琐的事物中解脱出来。
一是九游体育消减审批事项。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原则,各审批部门通过认真梳理,及时落实行政审批取消事项。比如,环保分局取消了建设项目试生产审批、初审和竣工验收初审3项内容;在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中,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供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表)或调查报告(表),改由审批部门委托有关机构进行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或调查。各部门共减少审批事项17项。
二是九游娱乐简化审批程序。国土分局按照市政府行政审批权力下放的要求,对审批程序进行了优化整合,建设项目用地审批由原来的6个环节、18人把关,缩减至3个环节、9人把关,大幅压缩了行政审批程序;建设项目用地审批时间,由原来的平均70天,减少到平均15天。环保分局取消建设项目审批和验收预审程序,符合要件要求直接进入审批阶段;环评登记表由审批改备案,行政许可程序压缩一半,让企业“少跑腿、快办事”。联东U谷、残疾人康复中心、环保产业园、青岛科技馆等一批过亿元市级重点项目,环评审批均提前办结。
三是减少审批环节。各部门按照能省则省、积少成多的原则,在细小环节上,挖掘潜力。比如,规划分局将建筑立面审批环节不再作为单独环节进行申报,在审批建筑方案及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阶段一并确定,且不对立面颜色及材料进行现场确认,由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按批准方案自行确定,强化了建设和设计单位的责任和精品意识。环保分局对环评报告书编写和评估两个占时最多的环节,采取大厅收件,一次性告知;提前介入,主动对接中介单位;协调市环境评估中心,及时组织专家评审,提前出具评估意见等措施,避免了重复退件,原来报告书从申报到正式批复历时90天,现在平均18天就完成。高效审批,促进了“青岛中学”和“青岛市民健康中心”等项目按期开工建设。
四是精减申请材料。为改变同一事项多次提报、重复提报资料、材料的状况,各审批部门坚持换位思考,做好合并和重复使用的文章,坚决砍掉繁琐的手续和材料。据统计,各部门共精减各类申请材料13种。比如,规划分局将规划方案审批阶段的多项手续进行合并,统一合并为“四图一书”,实现一次性报批并出具审批意见,减少了分次办理后出现前后矛盾的几率,也避免了规划变更。
二、再造流程,畅通审批通道
为改变前置条件太多、相互制肘,一个部门不提供支持文件,下一个部门无法办理,耽误整个审批进程的状况,我们注重引导各审批部门创新服务理念,主动做到“把麻烦留给机关,把便捷留给企业”,不断进行流程重组和优化,打掉“中梗阻”,清除“拦路虎”,缩短了审批周期,促进投资过程提速“换挡”。
一是实行企业登记“一口受理、三证合一、一照一码”。为避免新投资注册企业,申请人挨个跑部门,重复递材料,我们对工作流程进行优化再造,将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实行“一口受理”。在企业设立之初,由“一口受理”窗口,一次性接收新注册企业的工商、公安、质检、税务4个部门所需材料,然后利用金宏网,实现信息共享,内部流转,依次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公安备案章、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和印章,业务办结后,再由接件窗口统一将“三证一章”颁发给申请人,实现“多证联办、内部流转、一口进出”,既减少了企业来回奔波的劳顿之苦,也成为企业注册的“加速器”。企业注册登记由原来29个工作日缩短到3个工作日,提速90%。青岛兴创置业有限公司到我区办理公司注册,递交材料申请2天后,便一次性领到了“三证合一”的证照和印鉴,公司黄经理非常吃惊,连呼“没想到,一口受理真好”。自2015年10月1日起开始实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10月8日青岛润丰铝箔有限公司领取了高新区第一张印有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新证,截至目前,共发放“一照一码”证照499份。
二是实行“容缺受理,事中事后监管”机制。为避免企业申报材料不全,导致重复退件等问题,对环评审批、招投标等所有建设审批事项,全部实行“容缺受理、并联审查、即时办理”,各审批环节在审查有关材料后,出具“初步审查意见”,对已具备的审批条件予以确认,对尚未具备的,予以一次性告知,建设单位可凭“初步审查意见书”,作为进入下一步审批环节或向中介机构咨询服务的依据,有利于企业尽早了解全部办事程序,提早准备。坚持“审批事项快准入,事后监管不放松”。再比如,创新施工许可办理程序,在办理之前,建设单位若存在短期建设资金到位困难,无法依规提供建设资金到位证明,可申请启动“诚信承诺制”,先行核发施工许可证,建设单位承诺30日内资金到位,违背承诺的建设施工单位,将被列入失信企业,责令停工整顿,并不再享受优惠政策,做到热情服务有原则,严格监管无例外,既“放龙入海”,又“约法三章”。
三是推行社会投资项目承发包备案制。为落实企业投资决策自主权,我们推行社会投资项目“工程承发包备案制”,在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建设单位可自主选择具有相应资质、能力的勘察设计单位、施工监理企业,承担项目建设任务,并对选定单位负责。此举由1个多月压缩至4天;同步优化施工合同备案,取消了社会投资项目合同备案事项,同时《中标通知书》不再作为涉及国资项目施工合同备案的前置条件,实现了合同备案提前审查,同步办理,为企业节省时间超过1个月。计世物联网和云服务中心项目一期,去年,10月16日办理了发包备案,并同步办理了合同备案,10月21日办理了施工许可证,4个工作日内完成手续办结。去年以来,建设局办理审批300多件次,提前办结达80%,按时办结达100%。
四是调整审批前置条件。为改变建设工程项目行政审批前置要件多、时限长等突出问题,建设局注重减少前置,从多环节优化办理流程。比如,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材料,不再作为施工图审查申请的前置条件,将审图工作与规划审批压茬开展,同步推进,比以前至少节省15天。再比如,调整建设收费环节,实行收费后置。建设企业养老保障金,不再作为办理施工许可证的前置条件,既保障了项目按期开工建设,同时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和短期资金压力。
三、聚合资源,促进部门之间有效协同
为改变企业办事“多头找、来回跑”,“跑断了腿、磨破了嘴”的状况,我区坚持在“整合资源、促进协同、优化服务”上下功夫,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实现跨部门、跨行业的业务协同,为群众和企业提供集中便捷的服务。
一是积极推进“入园联审”。为改变“领导批来批去、机关转来转去、会议开来开去”推诿扯皮的状况,进一步规范项目准入和决策程序,高新区成立联合审查小组,定期召开项目联审会。在招商部门和各事业部洽谈项目成熟后,自主征求规划、土地和环保部门意见。由管委分管领导召集有关部门,对项目的产业方向、技术水平、规划选址、用地性质、投资强度、环境影响、安全生产、经济效益等进行审查,提出入园意见,截至目前,已联审通过了121个项目。
二是积极推进“联合勘察和验收”。一个工程项目勘察和竣工验收,是比拼耐力的过程,要到规划、消防、气象、环保等10多个部门分别递交验收资料,完成验收一般需要2~3个月。项目负责人都感觉“等不起”、“伤不起”。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注重在统筹和聚合上下功夫,变分散的资源为集中资源,变找多家为找一家,变被动等待为主动对接。在联合勘察方面,出台了《建设项目联合勘察办理工作规则》。3月份,组织经发局、公用事业中心、规划分局等多个部门,对“中科青岛研发城”项目,进行了“联合勘察”工作,并出具了工作意见。在联合验收方面,出台了《建设工程项目竣工联合验收实施方案》。从项目全程跟办开始入手,对建设项目验收采取“统一启动、一次交底、分别办理、限时办结、统一送达”的办理模式,全流程督导验收,避免验收的“马拉松”过程。
三是积极建立“中介超市”。为给群众和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不出大厅就尽可能办理齐全事项,我们按照 “应进必进”原则,对建设项目中介机构市场情况进行梳理,将气象局防雷、工程咨询院项目评审、建设局设计图审3家涉及审批的垄断性中介机构,纳入审批服务大厅,实行集中规范管理,有效纠正了中介机构服务时间长、收费高、质量差的问题,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四、开通“网上审批”,启动审批“快捷键”
去年以来,高新区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技术优势,积极构建网上“虚拟大厅”公共服务平台,为群众和企业提供多样化的在线便捷服务,变“面对面”为“键对键”,变“群众奔波”为“信息跑腿”。
一是设计推出手机“客户端”。为打造“指尖上”的审批,实现“心连心”服务的新延伸,去年高新区行政审批大厅推出手机客户端——“青岛高新区行政审批微大厅”微信公众号。群众和企业通过微信平台,可实现业务在线咨询、预约、查询等相关需求;同时通过该平台,已对外宣传了各种“办事指南”、“服务手册”等以及高新区特色的审批工作,进一步实现信息公开、资源共享,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是建立行政审批资源“共享库”。在项目审批中,同一资料向多部门甚至同部门不同处室分别报送,非常突出。经梳理,高新区108个审批事项中,有40多种报件资料不需重复提交。为此,高新区推出了“批文入库、资料共享”办法。前置审批的材料,如果作为后续报件资料重复提交复印件的,在首次提交时,各部门就通过扫描,将纸质材料转换成电子格式,录入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批文入库”。后续审批部门需要这些材料时,直接从系统中调用即可,省去了重复提交的手续。
三是推行工商注册登记全程“电子化”。为解决企业申请必须到工商注册大厅来回往返多次、耗时费力的问题,工商分局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了企业名称自助查询,企业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上先行查询;同时,实行网上登记服务,企业只需在名称核准后登陆相关登记平台,完成登记注册的网上申报和材料上传,即可实现登记材料的预先审查,免去了企业因材料准备不全而造成的多次往返,不仅缩短了审批时间,而且增强了登记的透明度。下一步,将探索创新全程电子化登记模式,实现网上受理、网上核准、网上签发营业执照。
(信息来源:监察审计局)
青岛高新官方微信
微信号: qdgxqgw
长按二维码关注青岛高新
若您喜欢,欢迎转载。但需注明出处哦!
发表评论